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1年9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- 2021年9月

改革測考制度 全新校本課程 培育新生學習興趣


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以英語作為主要的教學語言,在營造英語學習氣氛上有着獨到的做法,加上別具特色的主題教學模式,充份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語文基礎。文詩詠校長相信知識講求靈活運用,比起要求學生測考滿分,更重視培育新生的學習興趣,因此改革了測考制度,讓教育重新集中在求學問上。

考卷設計顯心思 注重學習需要

學校重視學生從幼稚園銜接至一年級的課程,希望他們循序漸進地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,避免因壓力而對學習失去興趣。因此學校以不顯示分數的進展性評估方式,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。在這種無分數、無排名的評估制度下,家長能夠更充份了解子女的學科表現,同時避免同儕間的攀比。「當然老師會就評估進行批改,家長可以知道子女到底是一時大意做錯,還是對題目其實不甚了解,由此方便他們掌握子女的學習情況。」

文校長補充:「此外,評估亦配有雷達分析圖,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傾向。以英文科為例,在雷達分析圖上分為聽、說、讀、寫四方面,以簡單易明的方式顯示孩子的強、弱項。」老師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科裏不同範疇的表現,並調整課程的安排和為個別學生作出協助。除此以外,每科老師都會為學生的表現給予個別評語,更加詳細地讓家長明白學生的學習狀況。文校長坦言:「每年的一年級學生,可能來自於差不多100間不同的幼稚園,然而每間幼稚園的水平並不相同,所以我們希望以這種評估制度先讓學生的水平統一,亦讓家長清楚我們學校的標準。另外,在考卷設計上,分數並不一定以100分作為滿分。「考試要追求的並不是100分,而是懂得融會貫通。」

推行主題式教學 知識融會貫通

除了考核制度上的變更外,學校更推出了全新的校本課程,讓小一新生的英語能力得以在過渡期提升之餘,亦能同時適應以英語為主的教學環境。由2008年開始,學校開展全新的主題式教學,中英數常四個主科均會環繞着同一主題開展課程,幫助學生建構更全面立體的知識。主題教學全年分為10個單元教授:學校、身體、家庭、興趣、節日、食物、動物、童話故事、天氣,以及國家與文化,以接近幼稚園的學習模式結合小學的學科內容,幫助新生慢慢融入小學階段的學習模式。

以「動物」的單元為例,學校便會以專題研究的模式開展。學生先在課堂上完成預習習作,大約一星期後,學校會安排學生到動植物公園以小組形式完成另一本習作。在老師的帶領下,他們既要記錄相關的資訊,亦要自行拍照。回到學校後,學生要運用兩本習作的資料,以簡單的圖畫和文句完成畫冊。文校長指出,生活化的主題教學題材,有助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,真正將知識融會貫通。「過程中的預習其實是向孩子傳授一種學習模式,讓他們明白預習的重要性,同時知道從哪裏可以得到學習材料。而且畫冊中有自評環節,孩子會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。」文校長笑言學生很享受這種專題研習的學習模式,他們的製成品十分精美,甚至讓家長誤以為是學校開放日的贈品。

提供迎新活動 打好學習基礎

為了照顧學習多樣性,學校會為入讀的新生提供迎新活動,主要內容為幼稚園和小學生活之間的生活適應。所有科目都是以一年級的適應模式進行教學,為新生先打好基礎。由於學校實行「普教中」,授課內容上主要集中在教授中文語音知識和文字結構;英文同樣會以基礎開始配合主題教授,及至一年級的下學期便會慢慢融入二年級的文法知識。從小二開始,英文科會採用小三的教科書,如此類推,到小六階段會直接採用中一的課本教學,幫助學生提早適應中學程度。

文校長表示:「校本教材正正能夠讓我們就着10個單元,以及往後所需的知識進行調適。教學團隊現在推行單元式授課,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月內集中處理相關知識,學生接觸的字詞將更集中,從中提高學與教的效率。」

保持家校合作 了解子女狀況

家長和學生同樣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,因此學校在迎新周裏會舉辦3小時的講座,向家長講解一些注意事項,如洗手間如廁、衞生防疫問題等。「在迎新周裏,我們也會要求家長完成一些功課,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遞交,確保家長能夠清楚了解如何協助孩子更快融入小學學習。」

開學一個月後,學校亦會邀請家長到校觀課,了解子女在校的生活狀況。老師亦會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普遍問題,讓家長可以協助跟進。「疫情前,我們在早會時間亦會開放予家長,藉此傳達學校最新的資訊。畢竟學生在傳達上可能不夠全面,尤其低年級學生,所以我們邀請家長一同參與早會,增加家校溝通的機會。」文校長指,將來疫情退去後,會重新開放早會時間,讓家校繼續保持良好合作。

自行編製教材 緊貼社會脈搏

作為一所英文小學,教學團隊非常重視培訓學生的英文能力,因此學校的英語教材均由教學團隊自行編寫,涵蓋一、二年級的進度。團隊會根據實際教學回饋,每年微調教材,每隔數年進行大篇幅修訂,務求做到與時並進,緊貼社會脈搏,為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資源,並讓學生透過掃描QR code快速讀取當中的資料,讓學習的局限減至最低。

學校更製作了校本周記,塑造學生的創作思維。除了首周及最後一周外,學生可以自行決定做哪一個章節,增強學習自主性。同時,周記講求創意,為了讓校本周記更能誘發學生的興趣,教學團隊每年都會到不同地方國家考察,除了一般觀課外,更會特別到訪當地的書店,留意當地的教材,在參考了加拿大、芬蘭、日本、美國和德國孩子最喜歡的日記模式後,加以調整。

發掘全方面潛能 裝備專長技能

除了教授書本上的知識,學校亦積極為學生裝備其他技能,發掘才華。多元課外活動貼近全球潮流趨勢,體育方面,學生可以選擇冰上曲棍球、劍擊等項目;藝術方面有結他、單簧管、陶藝、素描等;資訊科技方面有無人機課程、LEGO編程等;語言方面有日文班、法文班等,全部讓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。學校也邀請一年級的學生參與校隊選拔,盡早培訓他們。

為了更有效發掘一年級新生的潛能,以往在開學首兩星期,學校不會展開教學,而是先讓學生嘗試所有課外活動,同時邀請所有課外活動的外聘導師和主題課程老師到校,以專業的角度發掘有潛質的學生。整合導師們的觀察建議後,學校會告知家長學生的才能專長,透過家校合作讓他們的潛能得到徹底的開拓。「我們明白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斂,在短短兩個星期內,未必能找到適合他們發揮的領域,我們會安排孩子參與主題學習班,讓他們慢慢嘗試,由編程、體育、美術、實驗等,發掘出他們的特質。」黃副校長回應。

此外,一年級的體育科亦安排了跳繩課程,訓練學生的手眼協調。音樂科方面,學校加插了樂器教授,一年級學生學習鐘琴,二年級學拇指琴,三年級則學習小結他,大大增加課堂趣味性。學校在星期五最後一節更安排了Multiple Intelligence課,讓學生可以學習一些學科以外的知識,如摺紙、簡單的廚藝等,發展不同的興趣和喜好。

教育傳媒

跳繩隊在比利時參加比賽。 跳繩隊在比利時參加比賽。
文詩詠校長 文詩詠校長
學校重視學生從幼稚園銜接至一年級的課程,希望他們循序漸進地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,避免因壓力而對學習失去興趣。 學校重視學生從幼稚園銜接至一年級的課程,希望他們循...
慈善音樂會表演。 慈善音樂會表演。
十週年校慶街頭快閃表演。 十週年校慶街頭快閃表演。
學生參加WE LIKE HK 活動開幕式。 學生參加WE LIKE HK 活動開幕式。
文校長指,將來疫情退去後,會重新開放早會時間,讓家校繼續保持良好合作。 文校長指,將來疫情退去後,會重新開放早會時間,讓家...
除了教授書本上的知識,學校亦積極為學生裝備其他技能,發掘才華。 除了教授書本上的知識,學校亦積極為學生裝備其他技能...
學校的英語教材均由教學團隊自行編寫,涵蓋一、二年級的進度。 學校的英語教材均由教學團隊自行編寫,涵蓋一、二年級...
花式輪滑隊受邀於參加北京央視少兒春晚節目的錄製。 花式輪滑隊受邀於參加北京央視少兒春晚節目的錄製。
黄嘉茵副校長(右) 黄嘉茵副校長(右)
除了教授書本上的知識,學校亦積極為學生裝備其他技能,發掘才華。 除了教授書本上的知識,學校亦積極為學生裝備其他技能...
香港校際戲劇節。 香港校際戲劇節。
多元課外活動貼近全球潮流趨勢,體育方面,學生可以選擇冰上曲棍球、劍擊等項目。 多元課外活動貼近全球潮流趨勢,體育方面,學生可以選...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